很喜歡閱讀陸羽仁的[人生系列], 繼有[營運人生], [羊兒哀歌],[炒巧], 不要做弱者] 和最近的[人生如搞公司], 都是令我有深切的反省同體會, 非常之有用. 最近他在巴士的報既專欄又寫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, 轉載一下:
[人到五十 財務自由]
朋友甘仔係高級打工仔,鑽石王老五,賺幾多使幾多,人到四十幾都係租樓住,月租4、5萬係咁租,我睇到都肉痛。佢唔止唔儲錢,仲鐘意成日炒股。佢讀會計出身本來應該好識計數,但唔知點解炒股輸多贏少,可能輸得多,最近突然問我投資到底為乜? 佢好似茫無頭緒。我估佢咁迷茫主要因為炒股常輸,但我今期亦可講講投資的終極目標。
投資當然唔係為投資而投資,為炒而炒。我認為投資的總終極目標都係為咗happy。點樣才算happy?按陸羽仁的定義係,係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,下半生生活無憂,就可算happy,投資亦都到岸。
怎樣才稱得上財務自由?其實要求亦唔係非常高,只要能夠在退休時,唔使去憂柴憂米,問政府攞救濟,可以嘆住杯紅酒,計吓自己的財富,夠用到「收工」都唔使憂嘅,就係財務自由啦。(我搞緊個退休計數機,幫大家計吓要幾多錢才達到此目標)
講番我自己的經驗,自己在20幾、30歲的時候,已經諗緊呢個問題。當時太座聲稱,佢做到四十歲就要退休。我自問沒有這樣的福氣,當時希望做到50歲,可以退休,於願足矣。於是定下目標,爭取50歲財務自由,之後嘆世界又得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又得。到今天,我有幸講句,我的目標已經達到了。
作為過來人,我認為做到50歲財務自由的關鍵,係「今日準備,決定未來」,所以須早為之計,最好由20幾歲就開始。我認為方向主要有三個,第一係增加工作現金流。將自已當做一家公司,試想想,如果公司生意做得穩打穩紮,有現金源源不斷地流入,能夠不斷壯大,自然掂啦。但如果這家公司,主業唔理,不斷經營副業,搞這搞那,時賺時蝕,公司好難做大。所以年青人要以工作為先,炒股為副,先投資好自己的事業。想清楚自己長遠要做什麼,有什麼目標,如何達到該目標,現在的工作估計到達唔到自己目標的,就要趁早改行啦。
第二,係儲蓄。現實中,辛苦賺來的錢,在日常的生活開支,交埋稅之後,好多人所餘無幾,因為若無節制,隨時使大咗都唔知。阿甘就係呢種例子,賺得多,花得更多,我其實懷疑佢係淨負債。我後生時已定下了目標,每月一定要儲起人工的50%以上。當初賺得唔多,的確好難,要好有定力。我用的方法頗為原始,但好有效,就係下下計住使幾多。我用錢一定去「襟機」,唔用信用卡,儲起襟機單,一個月就知道用了幾多錢。一超標就節流。
到後來人工高了,儲錢就比較容易,不過,我使錢一定按照「收入與支出不相稱」呢條原則。就係消費水平一定比同儕為低。大家可以睇睇同自己收入水平差唔多階層,他們的消費模式,或薪金與支出比例,用得比他們少就可以啦。譬如人家住山頂,我就住山腳,佢住香港,我住九龍,餘此類推。大家要記住,自住樓,屬於消費一種。我問阿甘佢一個月使幾多,佢根本唔知,用信用咭仲要俾「最低還款額」,賺咁多錢都要借信用咭,仲俾緊10幾厘息!
第三、係投資。投資對年青人而言,最大的優勢係時間長。可以享盡「複利」的無窮威力。同係5%的回報,60萬元的本金,儲蓄20年,連本帶利有162萬,但係,多10年時間,連本帶利變成258萬!
我年青時的投資傾向係不斷買樓,在香港及外地買樓。買了樓向銀行貸款,租金收入又抵消了部份月借款,補錢部份當係儲蓄。當時的想法好簡單,我買一間300萬嘅樓,首期100萬,做10年按揭。10年之後,即使樓價唔升,我已經擁有那間樓。固然啦,買樓都講彩數,當時的300萬樓,依家已經升到過1000萬,不過,樓市在期間都出現大波折,大上大落。買樓比起買股票的最大好處係,買賣樓宇好麻煩,唔會手震震就沽咗間樓啦。不過現在樓價太貴,年青人買樓投資的方式已經唔太可行,不過,當中的道理其實一樣,可以不斷買入可供長揸的資產,例如優質的股票。因為企業有借貸,股票本身也有槓桿效應,當然揀股就要非常小心,唔可以買廢股啦。
只要做足上述三點,要達到50歲財務自由,並不困難。有網友有話,我已經4、50歲啦,仲未可以財務自由,豈不是好大鑊?咁又未必,且聽我下周再分解。
陸羽仁
http://www.bastillepost.com/hongkong/%E9%8C%A2%E8%B2%A1%E4%BA%8B/%E4%BA%BA%E5%88%B0%E4%BA%94%E5%8D%81-%E8%B2%A1%E5%8B%99%E8%87%AA%E7%94%B1?r=w